對於苗栗傳統的印象你了解多少
苗栗走進廟宇認識典故,后厝龍鳳宮的文化巡禮找到秘境金色中港地下錢莊,在苗栗竹南龍鳳里后厝仔的「龍鳳宮」,是間祭祀「媽祖」的宮廟,其實在南下北上之時從二高的高速公路上都可以看到馬祖的背影,以前看到馬祖的背影我總是沒有想太多,但是經過這次深度旅遊「慢魚運動活動」我才更親近這個地方,順道一起到跟廟宇最有關連的金色中港地下錢莊是保留傳統手工製作給神民的金紙,而在認識他之前我們可以先到附近的陳厝看著完整的古厝還保留著那些年的珍貴建築設計,一趟關於「慎重」的巡禮旅程開始揭開序幕。
▴ 龍鳳宮的媽祖神像
后厝龍鳳宮傳承三百多年的歷史,居高臨下為東南亞最高媽祖像
竹南后厝龍鳳宮,俗稱「后厝媽祖廟」,在年輕一代有多少人還會走進廟裡巡禮,其實在台灣宗廟除了信仰可以進去關拜之外,廟宇的建築設計更是台灣的傳統一大特色,從以前娃娃本身就沒有特別信仰,但是經過外公、外婆從小帶我們一起去廟裡走走洗禮後認識廟裡面ㄧ些特色跟如何拜拜,發現信仰的重要是隨著人的心隨之安定。來到「后厝龍鳳宮」主宮廟的後方有一座天上聖母神像,據說是東南亞最高大的媽祖神像,意外發現媽祖的表情跟色彩都是屬於比較柔和的色彩,確實當馬祖在高處而我站在低處向上仰望時,多了一份安心的感覺,一種不自覺舉起雙手膜拜,感謝台灣風調雨順,我們去得當天剛好媽祖神像的頭上珠珠掉色,正在工程施工讓媽祖回覆原來的光彩。
后厝龍鳳宮的興建故事
於清道光15年(1835年)奉神諭徙廟於后厝仔(今日龍鳳里);次年(1836年)后厝的陳姓墾主發心,主動獻出大坵園現址作為廟地,本地檀越等也集資建廟,以供居民永久奉祀;並因有「廻龍顧主,鳳頸之上」之風水,正式命名為「龍鳳宮」;該廟原始信仰轄區五十三莊,護佑莊民迄今三百餘年,為台灣媽祖信仰文化中重要的廟宇之一,而媽祖的身體內部「攻頂」,登上媽祖神像的最頂部(約12樓高)高度可遠眺龍鳳漁港、台灣海峽,可惜當天行程較趕我們沒能走上去探訪一番(目前因為整修內部,並未開放,若要登高可以先電話詢問),其實媽祖主神像原本是沒有這麼高而是經過歷年修繕並在民國七十三年增建高45公尺(136台尺),媽祖大神像才真正的變成現今我們看到的模樣。
▴ 龍鳳宮牌坊非常壯麗
▴ 畫像也十分精緻,可以看得出來修護得非常好
參觀廟宇的樂趣可以更接近歷史故事
近看龍鳳宮其實非常有趣,走在前往廟宇的,在昭和6年(1931年)重新整修時,新竹許多名士都在殿內留有他們的作品,另外主殿通往左右廡的員光門上,各有一幅交趾陶作品,據說為大師:陳天乞的作品,在媽祖廟牆上壁畫有二十四孝圖及媽祖救難圖,民國104年(2015年)聘請李登勝大師繪製鍾馗嫁妹等數幅墨畫,在參訪廟宇時這些小細節都可以特別注意,其實每一個角落都有滿滿的故事典故就像神話一樣。
在后厝龍鳳宮媽祖廟有一處「龍泉井」相傳是日治大正初年,瘟疫流行各地,該廟出現泉水醫治百姓,相當神奇,但是畢竟這是傳說,也很難真實的證實正確性,但是自古總會有一些故事相傳而來,對娃娃來說都覺得很有趣也很不可思議。
▴ 龍鳳宮意外看到的水池,裡面的鯉魚非常多
內部的設計為:雙主殿(這是極為少見)主奉天上聖母、配祀左殿福德正神-五路財神殿、右殿註生娘娘-白玉媽祖、持扇媽祖、右廡為神農大帝和後殿二樓右方的觀世音菩薩,后厝龍鳳宮媽祖廟主奉天上聖母,香火鼎盛,更與中港慈裕宮合稱為「內、外媽祖」。
▴ 龍鳳宮的石獅可以看得出歷史痕跡,沒想到石獅子中的圓球是直接雕刻出來的,手工非常細緻
經過導覽對廟宇才能有更家的認識
很多人可能一直都認為廟宇就是拜拜的地方而已,其實經過專業的導覽,你會發現很多廟宇的故事小細節,也發現原來每一間廟宇都是有他歷史典故還有特色在,這次導覽中感謝蔡哥哥(蔡文興)先生的專業導覽,讓我才知道原來在后厝龍鳳宮的小角落有一些雕刻是穿著外國人的衣服並承載在柱腳上,原來他們是荷蘭人,因當時荷蘭人被鄭成功驅離後,梁柱上還雕刻著荷蘭人,是懲罰他們挑樑的寓意,這麼深奧的寓意真的是需要透過導覽才能夠更明白為什麼會有這些雕刻產生。
▴ 龍鳳宮的很多小細節都可以看出歷史與傳說典故
一個偉大貢獻成就的景色
龍鳳宮的後方右側尚有一陳錫坤紀念園,為紀念陳錫坤對龍鳳宮之偉大貢獻,園內面積雖然不大,但有一種特別的清幽,廟旁的鳳鳴閣為二層樓建築,設有亭台樓閣及噴泉小池,也是絕佳觀景所在區!
后厝龍鳳宮資訊
- 地址Add:苗栗縣竹南鎮龍鳳里12鄰龍安街69號
- 電話Tel:+886-37-464620
- 營業時間:5:00-21:00
- 官方網站:http://www.chunan-great-mazu.org.tw
- 后厝龍鳳宮媽祖廟粉絲團
- 后厝龍鳳宮假日有導覽員值勤,可直接到服務台申請,也可電話預約
- 自行開車:
- 國道一號:由頭份交流道下,接中華路、自行路、守法街,由民生街轉龍山路北行即可到達后厝龍鳳宮
- 國道三號:由香山交流道下,接台13線進入竹南市區續行龍山路即可到達后厝龍鳳宮
- 大眾運輸:
- 火車:搭乘火車至竹南火車站,往博愛路方向步行至龍山路即可到達中港慈裕宮
▴ 一走到中港番社社區 沿路看到金黃色的紙正在曬太陽,其實那就是金銀紙
苗栗番社社區的風光
位於竹南的中港鄰近中港溪,舊時是一個繁榮的商港,也是早期閩粵先民來台開墾的登陸地之一,因此曾經繁榮一時,中港的地名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因位於中北部兩大港滬尾(淡水)與鹿港之間,因此被稱作中港,另一種則是因為鄰近中港溪,又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生息之地,漢人入拓後,稱該地為「番社」大略在今中華里、中港里、中美里一帶,因此得名。
▴ 番社一代的石磚牆老屋非常多
▴ 第一次看到滿地的黃金,真的讓娃娃很驚訝,這就在陳家古厝正對面
▴ 陳家古厝經過修護改建後回復當年的榮景
陳家古厝
陳家古厝是保留傳統家庭建築非常完整的地方,感謝陳家人願意與苗栗縣在地文化推廣協會積極促成下,讓陳家古厝能保留如此完整讓後代的我們可以參觀,陳家古厝屋主陳保成先生敘說著,陳家古厝為1937年建成,修復後將空間留下,現在提供在地文化傳承、創新的場域,很盼能新舊之間能夠擦出火花,賦予古厝新的時代意義,真得很無私並且不簡單的付出。
古厝的修繕真的也非常不容易,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很建議大家加入「番社30粉絲團」裡面有著自2013年至今修繕維護之工程還有前後的變化,也能讓我們更了解古厝建築的傳統設計維護之不易,加上當年的手工也慢慢經過時間,老師傅越來越少,未來要讓其他古厝修繕回復80%都有他的困難度,所以更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 陳家古厝還保留很多當年的花磚,數量很驚人,已經是很少數保留這麼完整的古厝
苗栗竹南陳家古厝建築特色
- 建築三要素:屋頂、屋身、台基、屋身又由柱、樑、牆身所構成
- 屋身構造方式:柱樑構造、承重牆構造、混合構造
陳家古厝(蕃社30)正身大門上斗大的「穎川堂」代表的是陳姓家族的堂號,正廳居中、兩側有左右護龍,中間包圍處稱為「埕」,屋身以混合構造方式:正廳、次間採:柱樑構造、梢間,護龍為承重牆構造!而陳家古厝的柱樑構造又分為:穿斗式、抬樑式及混合式三種構架;「正廳」十九檁架穿斗式木構造高有十八尺非常高,「次間」梢間則是穿斗式與日本中柱式大樑混合木構造,「護龍」則為十一檁日式中柱式大樑承重牆構造,這種台日混合式構架也見證1935年台灣中部地震後,建築形式因應地震損害,所作建築技術的調整,因此經過多次的大地震,苗栗竹南古厝也都完整聳立迄今。
▴ 藝術家結合陳家古厝的花磚還有木椅製作出獨一無二的椅子,相當吸睛
▴ 陳家古厝修護前的一角把它保留得很完整提供給大家觀賞
陳家古厝隨著歷史變化花磚也有故事
古厝建於1937年,傳統閩式建築混有日本仿歐元素,馬約利卡磁磚(Majolica Tile)貼在中脊88片,左右墀頭各有一幅福祿壽及渭水求賢彩瓷,步口還有一對磁磚對聯,是先祖隱示後代子孫:「莫忘根本,一年之計勤於學,知己不及求於賢」。花磚在台灣的興盛期極短,約只有15~20年期間(1920年~1935年),當時台灣仍為日治時代,幾乎所有的彩瓷花磚都是日本進口,而我們也可從目前現有的傳統建築中找出一些花磚的蹤跡,這也是我迷戀古厝的原因之一,花磚有些是放在屋頂做裝飾、有些則是鑲坎在牆面上,在金門還可看到大面積的花磚拼貼裝飾,但是經過很多古厝的剝落被大概拆除,保留花磚完整的已經不多,因此在嘉義也有一個「花磚博物館」,專門在拯救這些文化歷史遺跡,你以為花磚只有在台灣、日本有嗎?其實,花磚就像是一個歷史的痕跡穿越從古自今,像是環遊世界一番,他其實在西班牙或是荷蘭、英國等等國家也都可以看到他的足跡,但是因應歷史背景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花色跟色調。
▴ 陳家古厝牆上漂亮的圓形氣窗是我第一次見到圓形的氣窗
▴陳家古厝的所有人,真的很感謝他無私地提供老家給我們參觀,還將古厝保存回復這麼完整
陳家古厝資訊
- 地址Add:苗栗縣竹南鎮中港里蕃社30號
- 電話Tel:+886-37-477636
- 營業時間:5:00-21:00
- 番社30粉絲團
▴ 意外走道的咖啡館,發現非常具有特色,很喜歡番社這一代,有濃濃的古色古香還有文青的氣息
一家隱身在巷內的特色 好事咖啡館
- 地址Add:苗栗縣竹南鎮中港里蕃社番社20號(現場活動舉辦)
- 電話Tel:+886-9-5311-8143
- 營業時間:5:00-21:00
- 官網:http://house.94i3c.com/
- 好事粉絲團
▴ 一個用心的手作金銀紙,原來也有一段輝煌的歷史
秘境金色中港地下錢莊 陳協和金紙行
中港蕃社地區早年是國內生產金銀紙的重鎮,炮炸邯鄲爺的「造佛」民俗,更是當地的特色!!竹南中港過去曾是全台灣最大的金銀紙製造產地,當時整個中港地區最高紀錄有300餘家手工金紙店,家戶門口曬著手工金紙,黃澄澄的好似片地黃金,可說是當地第一大產業,不過隨著時代演進,金銀紙產業因為環保、東南亞中國廉價進口等因素慢慢的逐漸沒落…,這次我們在前往參觀前我們慢步在中港番社巷弄,很意外的看到日光下曝曬的手工金紙,這樣的場面我是第一次親眼看到,也讓我震撼到,原來手工金銀紙錢是需要大量陽光照射,我尚未走入這手工的世界實還愚昧的以為製作金銀紙不是很難的事情,但是當自己親眼所見,並跟著番社社區的老一輩製不放棄這80年幾來的手工技術,只為了感謝祖先、神明,所以保留這樣手工尊敬的製作手法,讓娃娃也感覺到尊敬這些老一輩還默默製作的老人家們。
▴ 看著老屋內外都滿滿的金色的紙張,聞到濃厚的香氣,那是熟悉的紙前味
中港街上金黃色手工金紙與日治時期建築為全台少見特色
漫步在中港老街上,尚可以看到一些日治時期巴洛克式建築與Art Deco式的街屋,能想像百年前中港繁榮的景象,除了這曾經是頗有影響力的港口外,中港直到現在還留存有一項獨步台灣的傳統產業,也就是逢年過節初一十五不可或缺的金銀紙,中港在全盛時期街道上曬金紙的景象也成為金色中港給人最強烈的印象之一,中港地區的手工金銀紙還會在印上各店家不同的圖案,也說明了每一家金紙的不同要怎麼去辨識,這次我們從陳家古厝到巷弄內看到了「陳協和金紙行」從87年老店傳到第三代陳坤輝先生熱情的為我們介紹,小小工廠內的感人畫面。
▴看到自動裁紙機正在切割金色的竹製紙,感覺好新鮮,原來手工紙錢是這樣製作的
▴ 這是滿滿的心意製作出來的手工金銀紙,厚實的紙感跟一般機器的觸感還是不一樣
傳承與環保的衝突
「陳協和金紙行」陳坤輝先生:「說只想專心做好、量少質精的路線,繼續傳承手工金紙的文化。」真的讓人很感謝也感動,因為這樣的畫面,確實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看著坐在椅子上年紀老邁的阿嬤們,用飛快的速度有效率的方法製作「純手工金銀紙」,阿嬤們也是從小做到現在,仍然傳承這些文化,阿嬤們有效率分工,有人左手翻紙,右手貼錫箔,再看另一頭則在錫箔上塗金油,讓銀紙秒變金紙,再以藺草捆綁分裝,純手工製做每人一天最多加工2,000張金銀紙,加上日曬時間,約4至5天才能完成製作,然而很現實的機器轉印,一天就能印好,在金紙側邊通常會蓋上各種章印,作為不同用途,大家也可以注意一下,而「陳協和金紙行」認為,錫箔一張張手工貼,陳坤輝先生口中唸著:「還是會覺得燒這個比較誠懇,才有真正燒紙錢的感覺。」,看著阿嬤們也都點點頭表示同意,雖然價格比較貴但是也比較沒有黑煙。
陳協和金紙行店資訊
- 地址Add:苗栗縣竹南鎮中港里番社4鄰28號(中港慈裕宮南側)巷弄內不易找
- 電話Tel:+886-37-460812
- 電話Tel:+886-37-462112
- 陳協和金行粉絲團
▴竹南蕃社土埆屋瀕崩塌
苗栗竹南在地建築 土埆屋
苗栗竹南在地建築史教材「蕃社土埆屋」,經不起雨水侵蝕瀕臨崩塌,在地因文化意識崛起,這棟土埆屋常融入鄉土教學,引起眾人重視,但也有人認為公共安全應該拆除,另一幫人則認為應盡力修復土埆屋,保留珍貴建築工法,站在傳承的角度,真的很希望這些古蹟都能有所有保留,未來才不會只有透過教科書才知道些文物。
▴竹南蕃社土埆屋瀕崩塌
蕃社社區 烘焙小屋麵包彩繪牆
在台灣其實有很多彩繪牆,而在番社社區也在一群志工的協助下在紅磚牆上畫出為蕃社的帶路小貓,加上小屋石頭爸提供的世界各國麵包,有香噴噴的臺式蔥麵包、經典菠蘿麵包、美式貝果、法式長棍、牛角麵包、鮮奶吐司、還有甜蜜蜜的草莓甜甜圈!讓整個番社社區熱鬧了起來。